首页 资讯 正文

当“招工难”遇上“就业难” 结构性矛盾看江西如何“破题”

体育正文 23 0

当“招工难”遇上“就业难” 结构性矛盾看江西如何“破题”

当“招工难”遇上“就业难” 结构性矛盾看江西如何“破题”

 “一个月工资将近1万元都招不到合适的数控技工!”南昌(nánchāng)一家汽车配件厂(pèijiànchǎng)老板急得直搓手(cuōshǒu),招聘告示挂出多日,应聘者却寥寥无几,难觅合适人选。

  而另一边(lìngyībiān),南昌人社大厦招聘会现场却人头攒动,月薪5000元的管培生岗位(gǎngwèi)前,求职者排起了(le)长队,企业HR面前的简历堆成了小山,岗位竞争异常激烈。

  一边是(shì)“招工难”,一边则是“就业(jiùyè)难”,这看似拧巴、实则普遍的场景,正是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生动写照。

  “两难”并存的考题,江西(jiāngxī)如何破解?

  日前,江西以体制机制改革(gǎigé)为突破口,打出政策组合拳,出台《促进高质量(gāozhìliàng)充分就业实施(shíshī)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开出了“解难”思路——强化教育与就业需求匹配、推动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创新(chuàngxīn)发展、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等方面入手(rùshǒu),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南昌人(rén)社大厦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 供图:南昌市人社局

专业跟着产业走 课程围着需求转(zhuǎn)

“老师,暑假我要去家门口的家具厂实习,实习期就能拿到5000元的工资。”近日,来自赣州南康的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大三学生李立诚还没毕业,就已经(yǐjīng)被本地(běndì)优质企业预定(yùdìng)。

李立诚坦言,曾经自己对南康家具产业的巨大(jùdà)潜力(qiánlì)认识不足(bùzú),一度想去外地大学读电子商务专业,但冷静思考后,发现选择与本地的实际需求不完全匹配,远不如现在这样脚踏实地。

作为全国闻名的"木匠之乡",南康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如何破解人才瓶颈?当地政府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共建南康家具学院,打造产教融合(rónghé)实践平台。如今,每年学生还没毕业,就(jiù)已经(yǐjīng)被(bèi)企业“预订”。

江西持续优化高校专业结构与深化产教融合的(de)战略布局。“专业跟着产业走(zǒu),课程围着需求转”的理念已成为江西高校改革的鲜明导向。

江西省教育厅每年发布《急需(jíxū)紧缺职业与学科专业(zhuānyè)目录》,对毕业生去向(qùxiàng)落实率连续两年低于50%的专业实施停招限招。早在2023年,江西省高校就撤销了74个低效专业点,同时新增了数字(shùzì)经济、智能建造、区块链工程、机器人工程等46个新兴专业。

从撤销(chèxiāo)和新增的专业情况来看,大部分(dàbùfèn)被撤销的专业属于非特色专业。例如,东华理工大学(lǐgōngdàxué)的公共管理专业、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专业。

而新增的(de)专业大多充分考虑了社会需求和(hé)学校自身特色。比如,江西师范大学新增的智能科学(zhìnéngkēxué)与技术专业,景德镇陶瓷大学新增的国际商务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等,既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发展需求,又(yòu)结合了院校专业优势,走专业特色发展之路。

省委、省政府(shěngzhèngfǔ)出台的《实施(shíshī)意见》指出,把强化教育与就业需求(xūqiú)匹配作为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措施之一。将就业状况作为办学资源配置(zīyuánpèizhì)、教育质量评估、招生计划(jìhuà)安排的重要依据。实施招生、培养、培训、就业一体联动,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立重点产业链与院校对接联系机制。

做好“加减法”,让专业跟着产业走、课程(kèchéng)围着需求转,教育和产业的融合、互动,将实现人旺业兴“两头(liǎngtóu)甜”。

江西环境工程学院(gōngchéngxuéyuàn)学生(xuéshēng)正在进行专业课程训练 图片来源:江西环境工程学院

技能培训“加餐(jiācān)” 促就业强产业

“盐卤药化(yàohuà)产业是新干县的(de)首位产业,但招工难、用工难问题曾经制约着相关企业(qǐyè)发展。”新干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因化工行业的特殊性,一线员工须达到高中及以上文化(wénhuà)程度或持有(chíyǒu)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证书,然而当地企业60%的员工来自周边农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比近六成。

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当地企业欧氏化工108车间员工肖剑云的(de)转型故事颇具(pǒjù)代表性:

3年前还是普通操作工的他,通过当地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zhíyèjìnéng)培训,先后在2023年取得中级职业技能证书(zhèngshū),2024年取得高级职业技能证书,月薪也从5683元涨到了(le)7332元。

“边工作(gōngzuò)边提升(tíshēng)技能,还拿到了高级技工证书,实实在在吃上了技术饭!”肖剑云感慨道,如今他已成长为生产线上的技术骨干。

让技能培训真正成为(chéngwéi)打通(dǎtōng)就业的“快车道”,关键在于精准(jīngzhǔn)对接企业需求。当地人社部门围绕盐卤药化等重点产业链,联合江西省化工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shíjiàn)深度融合的培养(péiyǎng)模式,累计培养中级技能人才170人、高级技能人才92人,真正实现了“人人持证、技能上岗”。

“技能培训不仅破解了用工难题,更成为提质增效的突破口。”欧氏化工(huàgōng)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设备工艺未升级的情况下,企业(qǐyè)2024年(nián)年产量较2022年翻番,实现了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双赢。

技能培训要真正(zhēnzhèng)打通就业“快车道(kuàichēdào)”,关键在于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来自江西省人社厅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nián),江西省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zhíyèjìnéng)培训36.59万人次,13.76万人次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对此(duìcǐ),《实施意见》再次明确,江西省将持续加强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péixùnjīdì)建设,并积极鼓励企业自主(zìzhǔ)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逐步形成以市场化培训为主导、行业企业培训为主体的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体系,为经济(jīngjì)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强劲的人才动能。

事实上,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江西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dá)1.4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1.5%。江西未来技能(jìnéng)人才正在向数字型快速转型,职业技能(zhíyèjìnéng)培训将聚焦数字经济,构建“培训+评价+就业(jiùyè)”一体化培育模式,与数字经济密切相关的实训基地、高技能(gāojìnéng)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职业技能竞赛基地等(děng)平台建设,也正在江西各地落地生根。

为此,江西还出台(chūtái)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数字技能(jìnéng)人才培训培养工作的(de)通知》,持续以数字经济领域从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和(hé)(hé)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企业等为重点,开展数字通用技能培训、数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从制造到“智造”,先从技能人才培训开始,按下“加速键”。

新干县化工企业的(de)员工参加技能培训 供图:新干县人社局

手里有(yǒu)绝活 眼前有奔头

4月29日,江西省第二届(dìèrjiè)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来自江西新余康展高级技工学院,年仅18岁的黄欢武难掩(yǎn)激动,第一次参赛,有压力(yālì)更有冲劲,并斩获金牌。9月份,他(tā)也将代表江西参加全国技能大赛。

在赛事(sàishì)期间,300多块砖砌成的“南昌(nánchāng)之星”与图纸不差分毫;机床低鸣、焊花飞溅、机械臂精准游走……从“老师父(shīfù)”到“小工匠”、从企业职工到在校学生,选手们大展身手,成为这个(zhègè)舞台上的明星。

闭幕式上,大赛(dàsài)(dàsài)组委会邀请全省各地各行业的“大国工匠”、世界大赛获奖选手(xuǎnshǒu)等,为大赛获奖选手颁奖,6名的职工选手被授予“江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将优先推荐申报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wǔyīláodòngjiǎngzhāng)。

这是江西职业技能人才有获得感、荣誉感(róngyùgǎn)、成就感的真实写照。

不过,近日在(zài)南昌人社大厦招聘(zhāopìn)会上,一家电子机械公司招聘主管面对寥寥无几的简历,无奈(wúnài)地表示,公司目前一线技术工人年龄普遍偏大,都在40岁(suì)左右。“很多高校毕业生热衷于坐办公室,不愿从事一线技术工人。”该负责人坦言。

除了(chúle)社会的认可度,不少(bùshǎo)高校毕业生表示,职业发展和上升通道,也是他们关心关注的主要方面。

事实上,《实施意见》就提出,拓宽(tuòkuān)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落实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rèndìng)相关制度,推进“学历证书(xuélìzhèngshū)+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实施,积极开发专项(zhuānxiàng)职业能力考核项目。

深入实施“新八级(bājí)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建立一批(yīpī)技能大师工作室(gōngzuòshì)、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把高技能领军人才(réncái)纳入人才引进范畴,按规定予以认定,分类享受安居、子女(zǐnǚ)入学等方面服务(fúwù)保障政策。每两年举办1次省级职业技能大赛。

这释放(shìfàng)出明确的信号,江西对职业技能人才“宠爱三分”。

出招破解技术人才“成长焦虑”,江西省在“五级工”职业技能等级(děngjí)序列(xùliè)之上增设了(le)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技术职务(岗位),并在序列之下补充(bǔchōng)了学徒工,从而构建了“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体系。为全省556万技能人才打开了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通道。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黄发明工作在一线(yīxiàn) 供图:江铜集团

当“招工难”遇上“就业难” 结构性矛盾看江西如何“破题”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