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2025年高考考场外总有温暖令人感动

体育正文 43 0

2025年高考考场外总有温暖令人感动

2025年高考考场外总有温暖令人感动

荔枝新闻中心北京工作部(gōngzuòbù)记者/刘辛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是京杭大运河(hé)原点城市、南水北调东线(dōngxiàn)源头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点城市。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de)致富河、幸福河。据了解,京杭运河苏北(sūběi)段2024年货运量超3亿吨。

近日,“发现大运河里的生态文明”媒体采风活动在(zài)扬州(yángzhōu)启动。本次活动以运河扬州段(duàn)为起点,一路(yīlù)北上,经过运河天津段,最终在运河北京段收尾。活动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主办,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环境局(jú)、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北京市通州区生态环境局支持。

扬州依水而建(yīshuǐérjiàn)、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唯一(wéiyī)全域划入核心区的地级市。大运河扬州段(duàn)已有6段河道、10个(gè)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呈现出线性、多元和活态的特征。

扬州市运河三湾湿地公园(gōngyuán)

走进扬州市运河三湾湿地公园,大片的绿色即刻(jíkè)映入记者眼帘,“水清、岸绿、氧足、景美”,成为记者对这里最直观的感受。然而在探访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十几年前(qián),这里却是(quèshì)另一番景象。

扬州城地势北高南低,历史上扬州城区段运河水势直泻难蓄,过往船只易搁浅。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gōngyuán)1597年),扬州知府郭光复在扬州城南部对运河舍直改弯(gǎiwān),将原来一段近200米长的直道(zhídào)改成1.8公里长的三段弯道,通过增加(zēngjiā)河道曲折度,抬高(táigāo)城区运河水位,减缓水的流速,方便了过往船只通行。“三湾子”也因此得名。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将城区南部的古运河沿岸规划为工业区,三湾(sānwān)片区内聚集了农药、热电、皮革(pígé)、水泥、砂石等80多家工业企业(qǐyè),致使三湾片区运河水质和空气质量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2014年(nián),扬州市委(shìwěi)、市政府将三湾片区升级改造作为重大城建项目,着力从搬迁(bānqiān)(bānqiān)企业、拆除码头、清理违建着手,有序开展污染治理。2015年6月项目开工后,整个片区累计关停搬迁工业企业89家,拆迁城中村居民671户,退耕及修复湿地 690亩。

扬州市将(jiāng)退让出来的(de)土地有序开展土地污染(wūrǎn)治理、生态修复,同步实施水系(shuǐxì)疏浚、驳岸改造(gǎizào)、湿地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采用“圈层规划”理念,以原有的湿地、滩涂、河流等为基底,将三湾区域分为湿地保护区、湿地缓冲区、湿地参与区三个(sāngè)圈层,构建圈层保护体系,因地制宜配置人文景观及休闲设施,形成了总占地面积3800亩核心区约1520亩的大型的生态人文景区。

2018年12月运河三湾景区成功创成国家(guójiā)4A级旅游区,2019年9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在运河三湾景区揭牌,2021年8月成功入选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首届“最美(zuìměi)生态(shēngtài)修复案例”。

与此同时,三湾公园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也(yě)为中国(zhōngguó)大运河博物馆落户三湾奠定了基础。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式(shì)体验区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zuòwéi)(wèi)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地标工程,是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wénwùbǎohù)、科研展陈、社会教育(shèhuìjiàoyù)于(yú)一体的现代化(xiàndàihuà)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自2021年6月开馆以来,素有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文化和历史的“百科全书”的美誉。开放近四年来,累计参观人数突破千万人次,推动了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为打造扬州文化旅游目的地新地标增加了内涵。

扬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zhāng)国权告诉记者,生态文化是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bǎohù)不可或缺的强大推动力。扬州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tíshēng)、沿线名城名镇(míngzhèn)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yǒulìtiáojiàn)。

在大运河扬州段记者看到,一艘艘来自山东、江苏多地满载货物的货船在运河上(shàng)川流不息,运河之水仍像血液一样在鲜活地循环运作(yùnzuò)。

近年来,扬州市交通部门重点推进(tuījìn)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开展船(chuán)舶水污染物防治、船港城一体化治理,已取得明显成效。

一方面,扬州全市港口码头(mǎtóu)全部完成污染防治设施(shèshī)标准化建设,共建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238套(tào)(其中智能化设施27套),同时配备流动接收车17辆,流动接收船24艘(sōu)。建成江都、高邮2个公共接收(上岸)点,并提供(tígōng)充电加水、配送物资等便民服务。运行5艘垃圾公共接收船,提供免费接收服务。

另一方面,加强现场巡航执法(zhífǎ),常态化开展船用(chuányòng)燃油抽检,2024年完成船舶燃油检测1000余艘次,合格率达100%。

除此之外(chúcǐzhīwài),扬州还实行船舶到港(gǎng)作业垃圾“先送交,再作业”,并通过“船e行”系统,实现船舶垃圾“接-收-转-处”全程(quánchéng)留痕、跟踪闭环。

2024年,扬州共接收(jiēshōu)275.7吨船舶垃圾、16462.5立方米(lìfāngmǐ)船舶生活污水、235.2立方米船舶含油污水,船舶污染物“接转处率”达(dá)99%。

2025年高考考场外总有温暖令人感动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